洛阳之“特色小吃”
前言 洛阳“汤文化”
洛阳四面环山,处盆地,雨量少,故民间饮食多用汤类,以抵御气候干燥寒冷。不论是早上,中午或者晚上洛阳人都爱喝汤,洛阳人自豪的国宴:水席24道,也终归是汤。所以洛阳的饮食文化浓缩来说就是一个字:汤。
洛阳人爱喝汤的起源,现在已经难以考究。有说法是追溯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,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带来的饮食文化。在世界范围内,估计没有哪座城市象她一样视汤如命,一月半载不吃肉行,一天不喝汤那可要了老命了~~~一天三顿饭,顿顿不离汤,咸汤甜汤早晚搭配~洛阳人很能喝汤。有人粗略估计了一下,一天大概能喝掉一个游泳池的汤。常喝汤的人,当地俗称叫“老喝家”。洛阳有二三十种汤---羊肉汤、牛肉汤、狗肉汤、驴肉汤、杂肝汤、胡辣汤、豆腐汤、小碗汤、凉粉汤、粉丝汤、不翻汤、丸子汤等等...洛阳的本土小吃是汤的世界,汤的王国。汤如黄河水一样泛滥,渗透到洛阳的城市民间大街小巷,山区平原,处处是汤的身影。老洛阳人把吃饭叫“喝汤”,可见汤在洛阳的盛行,已经渗透到洛阳人骨子里了,而且物美价廉,便宜实惠,还可以免费加汤,让你喝个够,喝的疯狂,喝的忘我。
洛阳大约有近千家各类汤馆。据说几家老字号像马杰山、高老四他们的牛肉汤馆有一百多年的历史。还有高记牛杂汤、李记丸子汤、张记全驴汤、任记豆腐汤也都是老字号汤馆。另外还有一些号称是正宗的汤馆,如铁谢韩城的汤也是久负圣*,更是不计其数。是否正宗,一般人喝不出多大差别;而让“老喝家”只喝一口,立见分晓。老洛阳人喝汤不喜欢在屋里,总喜欢到街面上去喝。所以汤馆的桌椅板凳都放到店铺外面,然而,还是有人喜欢蹲着喝。他们把盛满汤的粗瓷大碗往地上一放,两个烧饼掰八瓣往汤里一丢,大口吃饼,呼噜呼噜喝汤。按洛阳汤行业的规矩,“添肉加钱,添汤随便”。一些“老喝家”喝得顺口了,一时兴起,有时要添两三次汤呢。早上是汤馆生意红火的时候,一家老少亲朋好友结伴出来喝汤,大冷天的排着长长的队伍来喝汤,可谓倾城出动。喝汤是洛阳人的一种生活方式,如果你习惯用酒店的豪华程度去衡量食客的身份与层次的话,那么你*对想不到在洛阳一个小小的汤馆对社会各阶层的包容。在看似简陋甚至环境颇为不雅的汤馆内,也许就能碰到一两个在电视上讲话的高官或者本地*人。洛阳的汤并不在于它有多么的美味,尤其对广东人来说,那简单到过分的煲汤方法,也许不值一提。但洛阳的汤是一种地域的情感,一种本地文化的延续,以致于每一个曾经在洛阳生活、工作过的人,想起洛阳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的回味起牛羊肉汤的味道。更何况洛阳*有汤中的*品----洛阳水席(详见上篇)。一般外地人是很难体会得到洛阳人早晨喝汤时的那种休闲与惬意,但是如果有机会你到洛阳,当你看到汤馆门前排起的长队,还有大家喝汤时的那份“细腻”,相信你已经开始*略到洛阳“汤文化”的气氛了。
特色小吃
NO.1 不翻汤
流行指数:随着过去的小吃街一起消失的,让人挖地三尺也很难找到一家,欲哭无泪呀!老城居业园的那家不翻汤算是“沧海遗珠”了吧!指数荡至谷地,无力回天啦!
制作工艺:随其*,将事先做好的薄饼(好为绿豆饼)至于高汤上,待锅中水翻滚时,饼子却不翻个儿!
选用材料:以金针、粉丝、韭菜、海带、香菜、虾皮、木耳、紫菜等,加入精盐、味精、胡椒、香醋等。
特色传说:据说有120年的历史,创始人刘振生,现已传三代人,*刘呼栏,年70多岁。
口感指数:★★☆,酸,辣,略带些麻
竞争对手:丸子汤,起码碗里漂着数颗大丸子,比一张薄饼子要强点!
风味推荐:老城居业园
评语:它做工的考究,以及别出心裁的外型确实吸引人,但是现在也确实很难找到一家“专业型”的不翻汤了。
NO.2 浆面条 ★★★★
流行指数:★,大致因为,每当被提及哪个地方有*时,都会哑口无言!谁也不知道哪里的浆面条好吃!只知道它是洛阳的特产!指数下降至无望阶段,等待救援!!
制作工艺:只要有浆,一切皆在掌握之中。但是煮浆时候切记不可让浆汁溢出锅!而且,这道饭千万别放酱油,破坏颜色。还要入调制好咸花生豆(可夹杂一些青豆)和芹菜段(用热水过一次,去掉涩味就可以了)。
选用材料:简单,主料:面条,辅料:芹菜(仅供参考),花生,韭花等。
特色传说:据说清朝末年洛阳一穷户人家,将捡来的绿豆磨成豆浆,隔了数日,发现豆浆发馊变酸,倒了舍不得,连磨豆的工夫都没赚回来,遂胡乱丢了些菜叶,(旧社会洛阳穷人多,一般人家买不起面粉)反正总比丢面条来得舍得,熬成糊状,一吃味道鲜美,后来家家效仿。花上个三五分钱儿,上街舀两瓢酸浆,回家做浆饭,切少许萝卜丝或白菜叶下锅,待浆起沫后勾点面粉,稠稠的,谓之“挑浆饭”,一锅饭养活一大家人,实在!
口感指数:★★★,酸得实在,辣得够味,喜欢吃辣一点的有三种选择,一是大蒜瓣生啃,二是辣椒油搅拌,三是本地土产,韭花辣子酱,这尤以韭花辣子酱为佳了!绿白红酸得辣,生生能把人的馋虫给勾了去。
竞争对手:火锅(只瞧瞧洛阳天府火锅那红火样便知)
风味推荐:“剩浆面条儿”是浆饭中的上品,民谚云:“浆饭热三遍,拿肉都不换”可见其魅力。
评语:虽然浆面条在洛阳有着得天*厚的生存环境,遍步在洛阳的各个地方,但是如今在洛阳已经很难找到真正的浆面条,而要找到味道正宗的浆面条更是难上加难!
NO.3 锅贴 ★★★★ ★
流行指数:★★★,因属流动型摊位,所以几乎洛阳哪个疙瘩窝里都可能有!
制作工艺:同饺子下锅前的做法大同小异,锅贴之馅,也如饺子馅,可荤可素,可猪羊肉,可海鲜,可野味,尽在人的爱好而已。待包完后,放入已加热的平底锅内(千万记住是无油的锅)油需等到锅贴放入后片刻再滴入,这就是为了让锅贴可以先贴住锅底,但并非是糊到锅底了!待油滴入,锅底滋滋做响,再过几十分钟,热腾腾的锅贴即将出炉!
选用材料:精选面粉,蔬菜(任意),肉类(任意),葱,姜,等
特色传说:应该是饺子的另类吃法吧!具体到哪里正待研究
口感指数:★★,滑嫩口感,外脆内软,加上精心调制的创意酱汁,让锅贴美味加分,多变的层次让味蕾得以轻触精致北方面食的甜美滋味!且皮有脆有绵,馅亦烂亦酥,香气扑鼻,回味无穷,真是一美好享受也。
竞争对手:珍珠包,一块钱六个的珍珠包,虽及不上锅贴的流动性,但却有*度吸引人的实惠价格,你想一想,现在哪里还有一块钱能吃到六个包子的好事,虽然这个包子是“袖珍”形的,那也是六个呀!
风味推荐:正因为其流动性,所以很遗憾没有固定的推荐,只要买相好应该不会差很多啦。然在征求多方意见下,也获悉洛阳西工去的小吃街上,有家整日门庭若市的锅贴——固定摊点,有兴趣可前往一试。
评语:随着各种各样小吃的出现,锅贴的竞争力略显薄弱。不过好这口儿的群体依然会全力支持它的!
NO.4 羊肉汤 ★★★★ ★☆
流行指数:★★★,过去一般是早晨喝汤,但因如今早餐种类愈见丰富,不得不打起“一日三餐”的招牌,以稳定客流量。然结果并不如其所想,中餐、晚餐的竞争更显激烈,因此指数下滑再所难免!
制作工艺:将羊肉洗净切成块,羊骨砸断铺在锅底,上面放上羊肉,加水至过肉,旺火烧沸,撇净血沫,将汤滗出不用。另加清水,用旺火烧沸,撇去浮沫。再加上适量清水,沸后再撇去浮沫,随后把羊油放入稍煮片刻,再撇去一次浮沫。将大料用纱布包起成香料包,一同与姜片、葱段、精盐放入锅内煮沸即成。
选用材料:羊肉、花椒、桂皮、陈皮、香菜、草果、姜、葱、精盐、红油等。
特色传说: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。洛阳阎家羊肉汤已传四代人,而在二代人阎顺生的*门创新下,调料配置适当,汤味更加鲜美,使羊肉汤达到了更高的一层境界。从此,阎家羊肉汤*震豫西城乡。
口感指数: ★★☆, 喝之爽而不黏,口感滑、顺、醇。
竞争对手:牛肉汤,相较于羊肉汤略带的膻味,选择味道同样鲜美的牛肉汤,也未尝不可!
风味推荐:洛阳阎家羊肉汤,采用鲜羊肉,当天宰羊,当天用肉;香料齐全、量大。用胡椒粉而不用辣椒,咸淡适口,汤味鲜美。
评语:羊肉汤的关键,其实也是几乎所有汤的关键,一是熬汤要舍得花时间,二是要舍得放佐料,汤锅里都有一个小孩儿枕头般大小的佐料袋,里面据说放有花椒、八角、肉桂、草果之类。三是开始就是切记要把水添够,不能兑水(不然汤可就失去它的奥妙啦),也就是老喝家所说的“原汤”,这也是汤行业中的行规。
NO.5 牛肉汤 ★★★★ ★★
流行指数:★★★,同羊肉汤一样,指数有所下降,而其所采取的办法是,用牛肉汤做烩面、沙锅面的高汤,以唤醒沉睡在人们脑海中的记忆,略有成效!
制作工艺:先将牛骨洗净,砸断(其意在使牛髓得以全部容入汤中)那才是炖汤的精髓所在。烧开后撇去浮沫,加入花椒大料袋、葱姜,用慢火炖制。待食用前加精盐、味精等,撒上葱末和大蒜末即可。
选用材料:牛骨,大料,葱,蒜等。
特色传说:洛阳吴家街人尚老先生经营的尚记牛肉汤,迄今已40多年。算是带有传说味道的吧!而且尚记牛肉汤还分有甜咸两种,禀着好奇心,一定要尝尝甜的牛肉汤,*对的不同凡响!
口感指数:★★★,咸的牛肉汤肉肥汤鲜,味道尤鲜,特别是加上葱段;甜的牛肉汤说来就不是很长的,在洛阳有句俗话,是说有东西甜了点,不是说糖加的多了,而是说盐放少了。所以呢,甜牛肉汤就是没加盐的牛肉汤,或者加少数盐的牛肉汤!有的甚至不放任何调料!有空一定要去尝尝,记得一定要告诉老板,要甜汤!
竞争对手:羊肉汤,在众多汤类中,能与之较量的就只有羊肉汤了!
风味推荐:洛阳尚记牛肉汤
评语:在一场辩论角逐大会后,终于搞清楚甜牛肉汤,到底是咋的东东啦!不过甜咸两个比较下,咸的当然还是受欢迎的!
NO.6 烫面角 ★★★★
流行指数:★★★,因为它的出现总伴有馄饨的身影!指数保持良好,有上升迹象。
制作工艺:若把烫面角做到角软皮紧,晶莹欲滴,状如新月,色如琼玉时,那就达到高境界了!
选用材料:精白粉作皮,大葱、韭黄、白菜心、生姜、佐以白糖、料酒、小磨油、食盐、味精。
特色传说:创制于民国三年(1914),已有80多年历史。
No7焦炸丸子★★★★
制作工艺:粉条涨发好,切碎,加淀粉、盐及香料拌匀做成外焦里嫩,干香适口的小丸子,用温油将丸子的水分炸干。然后趁热放入酸辣汤中即可。
No8油茶★★★★
制作工艺:把面放在炒锅中炒熟、炒香,和上水打成面糊。火上坐水,水开时,面糊慢慢下锅,边下锅边用筷子搅拌,稀稠合适了加入盐、花椒面等调料,滚一会儿即成。喝得时候,加一勺芝麻酱,放入果子。